兩個200天,意味著什么?
對于西藏那曲市來說,第一個200天,巨型風電場拔地而起;第二個200天,23萬居民用電持續(xù)得到改善。
7月的西藏綠意拂面,從拉薩出發(fā)驅車4個小時,記者來到那曲歐瑪亭嘎風電場,只見一座座風機隨風而動。
位于西藏那曲市色尼區(qū)的歐瑪亭嘎風電場。人民網記者 次仁羅布攝
臨近中午11點鐘,國家能源集團西藏那曲分公司副總經理胡建生剛從風機場地回到升壓站,與記者聊起了項目建設的第一個200天。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氣候特征等因素影響,氣象災害多發(fā)頻發(fā),全年內只有5月至10月才具備良好的施工條件。因此,項目施工團隊不僅要“追風”,更要爭分奪秒搶時間。
“去年7月,項目進行吊裝時突遇暴雪,起重設備懸在半空中,我和所有同事一起用手向后使勁拉住繩索固定設備,持續(xù)了大約半個多小時?!焙ㄉ蝗话櫰鹈碱^說道:“風雪再大也不能松手!”
在新能源項目中,一般將海拔3500米至5500米的地方稱為超高海拔地區(qū)。歐瑪亭嘎風電場場址海拔為4500米至4800米之間,平均海拔高達4650米,項目建設挑戰(zhàn)不言而喻。
“這里的風有時甚至達到13級,人無法直立行走,只能彎下腰、手抓地才能勉強前行,每走幾步就要吸口氧。”胡建生告訴記者,在高原,機器也容易高反,原本幾分鐘就能完成的工作,在這里至少要半小時。
為此,項目創(chuàng)新技術,專門“定制”高效率、抗低溫、抗雷擊等特殊功能風機,同時優(yōu)化葉片氣動外形,采用一系列防紫外線技術,抑制油漆老化開裂及外露部件加速老化等問題。
深冬寒月,藏北草原上傳來喜訊。在項目開工200多天后,胡建生心里的石頭第一次落了地。
2024年1月1日,那曲色尼區(qū)歐瑪亭嘎100兆瓦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發(fā)電,創(chuàng)造了超高海拔地區(qū)風電項目建設“當年備案、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綠色奇跡”。
正午時分,胡建生帶著記者來到風機場地,只見修長的風機葉片似水袖舞動,仿佛述說著青藏高原的巨大變化。
“項目從并網發(fā)電到現在穩(wěn)定運行,又一個200天過去了!”胡建生看向遠方的山坡,十分感慨。他介紹,歐瑪亭嘎風電項目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2億度,能夠滿足當地23萬人一年的用電量,這讓此前經常遭遇停電的那曲人民實現了“用電自由”。
不僅如此,項目可節(jié)約標準煤約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6萬噸,對改善那曲市能源結構、保障百姓冬季取暖和用電需求、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國家能源集團西藏那曲分公司副總經理胡建生(左一)和同事在一起工作。人民網記者 趙晨攝
如今,歐瑪亭嘎風電場日復一日平穩(wěn)運轉,胡建生和團隊的工作沒有項目初建時那樣驚心動魄,但也絕無半分松懈。
在項目中控室,記者看到風力發(fā)電機組正實時“發(fā)回”數據和畫面。據悉,下一步,項目集控中心將再度升級,在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狀態(tài)下,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實現遠程監(jiān)控和運維管理。
“我們正積極探索超高海拔地區(qū)風電機組的運行規(guī)律和缺陷情況,未來還預計推出一整套智能診斷解決方案?!睂τ谙乱粋€200天,胡建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小目標”。(唐維紅、陳曦、劉凡、申佳平、趙晨、次仁羅布、郝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