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慶州人均體育用地面積達到3平方米以上
天氣回暖,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城區(qū)處處生機盎然,各族群眾走出家門外出運動,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館、臺球室、健身房……讓各種體育項目愛好者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
每萬人足球場地數(shù)量為2.18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6名;《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shù)比例達91%,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為18萬人,占全州總人口的43.7%;全州公共體育場館實現(xiàn)免費開放,全州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明顯增強……近年來,迪慶州切實采取有力措施,把健康云南行動和全民健身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及時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制定的各項有關體育方面的政策措施,通過全州各族群眾的努力,迪慶特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有了新進展,健康云南各項考核量化指標不斷提升。
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符合迪慶實際的全民健身工作措施,把各級政府部門的體育惠民政策落到實處。2020年以來,根據(jù)省級下發(fā)的文件,州人民政府制定了《健康迪慶行動計劃》《迪慶州關于大力發(fā)展全民健身 推動體育消費 促進體育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施意見》《迪慶州全民健身專項行動計劃》《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等政策措施,發(fā)展群眾體育、推動全民健身、加快體育產業(yè)發(fā)展。
采取靈活多樣的供地措施,加強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建設用地短缺一直是體育場地設施落地難的大問題,為細化落實省級文件精神,迪慶州提出了以集體、單位、企業(yè)無償供地,國家投資或補助的方式建設體育設施的舉措。允許在當?shù)厝罕娊?jīng)常使用、不在生態(tài)紅線內的林間或草原土路上,在不砍伐林木的前提下修建步道;集體或單位簽訂無償供地協(xié)議的,在原健身場地上改建健身設施的,可簡化辦理用地、規(guī)劃手續(xù)等;充分利用政府機關、村社集體、企業(yè)的閑置用地,在不影響應急救援、交通和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修建體育場地設施等。通過多渠道供地,簡化用地審批手續(xù),迪慶州近兩年推動50多個體育場地設施項目落地,人均體育用地面積實際已經(jīng)超過3平方米。
以加強體育總會建設為契機,加強各類社會體育組織建設。為發(fā)揮社會體育組織的帶頭作用,迪慶州加大體育總會建設力度,先后成立了州、縣(市)體育總會,全州體育總會實現(xiàn)了州、縣全覆蓋。通過社會體育組織的帶動,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背景下,各類全民健身活動有序開展。2021年,全州先后組織了18場次全民健身活動,滿足了各類人群的健身需求。
規(guī)范和強化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向公眾開放服務。迪慶州公共體育場館在得到國家免費或低收費向公眾開放補助資金后,按照《公共體育場館基本服務規(guī)范》,強化日常管理,夯實軟、硬件設施,提高向公眾開放服務要求,做到了公共體育場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主要的服務指標超過了2021年省級確定的標準,其中每周開放時間超過45小時,全年開放時間達到350天。除了維修維護閉館期間,無論節(jié)假日還是上班時間,每周7天均向公眾預約免費開放,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10小時。開放時間優(yōu)先對老年人、殘疾人、學生、軍人免費開放。
認真開展愛國衛(wèi)生“7個專項行動”,全州機關單位興起做工間操的熱潮。在愛國衛(wèi)生全民健身專項行動中,迪慶州以在機關單位推廣普及工間操為突破口,讓機關干部職工帶頭做工間操,掀起了在工作期間健身的熱潮。結合社會體育指志員培訓專項行動,對各單位領操人進行了工間操培訓,并在每年的4月30日定期舉行工間操比賽。在實行工間操制度中,州、縣(市)組成指導組,深入各單位培訓、指導、督促施行工間操,全州80%以上的機關單位實現(xiàn)了工間操常態(tài)化。在工間操推廣中,維西縣結合當?shù)孛褡逦幕土曀拙幣帕?套民族健身操。同時,結合各類人群的需求,州總工會、州教體局聯(lián)合舉辦了民族健身操、廣播體操、健身氣功、太極拳等各類工間操培訓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云南省迪慶州梅里雪山入選“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
近日,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公布擬認定的“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創(chuàng)建單位及“國家體育旅游精品賽事”名單,云南省迪慶梅里雪山和七彩云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jié)分別入選。[詳細] -
體育之花綻放高原——記迪慶體育60年發(fā)展之路
建國以來,迪慶體育人才隊伍從無到有,體育事業(yè)得到了飛速發(fā)展。“與以往相比,迪慶體育實現(xiàn)了一次又一次華麗轉身。無論是體育硬件建設還是軟件建設,特別是在體育人才培養(yǎng)、大型賽事承辦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詳細]